• 关注微信公众号智慧水务网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公众号(智慧水务网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登录 注册
  • 智慧水务网|智慧水务论坛

    查看: 3146|回复: 0

    知止而定,做自己的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0 12: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nscience Business School
     良知商学:CSE.BS
     欢迎关注“良知商学”
     弘扬传统文化,共创民族复兴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个关于人心的话题,探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困惑。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普及,方便、快捷。但是,在这样一个物资丰富的时代,我们总是感觉不到有多么开心、幸福,很多人脸上都看不到喜悦、满足的样子。我们有微信,天天刷朋友圈,却感觉空洞无物。我们有车开,却经常犯路怒症。我们有工作,却老是抱怨。我们有房子,却还为没有抢到房而烦恼。总之,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人人焦虑的时代,焦虑所有我们身边的事情,患得患失。那么,这些焦虑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一定的道理,诸如竞争压力大、生存环境恶劣、信息爆炸等理由都可以成为焦虑的理由。但是,我们需要一直这么焦虑下去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处理好“我”与周围各方关系呢?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关注身心来解读我们现代人的这些困惑。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来说,现代人之所以焦虑的最大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定见,不能做到“知止而定”,我们总是因外部世界的风吹草动而“心动”,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选择了“跟风”、选择了一些并不能让我们觉得很愉快、很安心的路径,最终我们发现即便达到了一些我们设定的所谓目标也高兴不了、开心不了,或者开心、愉悦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所以,在这里,我们引出一个思考,究竟怎么做人才算是达到我们的理想的人生?


    我们通常把人生定义为成功或不成功两种,那么,成功的要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实生活中大约判断标准多是挣了多少钱、有多高社会地位之类的。但事实真是如此么?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去年我在上海旅游见闻:在往东方之珠的地铁站,下地铁时、拥挤的上车人挤得我被卡在地铁车缝里,这是我在大上海唯一一次看到上车无序状态。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顺着思路,我还真看到了一些平时没太在意的现象。地铁口上来是一栋豪华的大厦:在大厦内听取了老板和他员工的故事。老板的状态:非常有钱,吃的方面每餐由两个秘书试吃后动筷子,住的是大厦楼顶大复式,坐的是价值壹仟多万的豪车,睡觉常常夜不能寐,年龄不是很老的他白发苍苍没有一根黑头发。请问大家,这位老板幸福吗?开心吗?大厦内的白领,他们高收入、开豪车、住别墅,他们也经常抱怨说自己在帮别人打工、自己活得很累、自己也不心安之类的,甚至同事之间有困难从来不会借钱。他们有钱不?这就是说,单纯以名利来衡量成功或者理想的人生并不准确。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定义成功的人生呢?从心学的角度看,成功的或者说理想的人生就是我们对我们自身生命的把控,做我们生命的主人。人只有主宰了自己,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什么叫主宰自己,做生命的主人?我认为工作、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致良知”。什么叫“致良知”?我们这里说的“致良知”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良知”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这人有没有良知其实是说人有没有良心,是不是很善良。这里说的“良知”来源于《孟子》,“不虑而能谓之良能,不虑而知谓之良知”。意思是你不需要考虑就去做,而且这么做也让你很安心,很有成就感就是良知。那么为什么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说之前那些矛盾和烦恼就化解了呢?这是因为我们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人的做事原则就有了,做事原则有了,心里就有了准心,不会再随外部世界转动而动心思了,也就是心不随物转。想象一下,我们如果什么时候都有了做事准则和做人准则,那么我们就不会彷徨、不会迷惘,就会少了大部分烦恼,少了很多事情的决策成本。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实现这个“致良知”,或者说怎样去走在“致良知”的路上。孔子曰:修身以敬。那么从何下手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这就是“格物”的基础。那么什么叫“理”呢?我们认为,理有两种,一种是客观规律,比如牛顿运动定理这种。还有一种是属于哲学范畴,通俗的讲叫为人处事的方法和价值观。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后一种。说来说去,其实世上的道理就那么几种,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比如孔子评价弟子颜回曾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遇事不迁怒,做事不二过。我是格了这个二十多年,甚至于到现在也不能保证绝对做到,“格物致知”就是要将这些道理内化于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从内心里把迁怒、二过这个事情彻底否定,不断的强化认识他,这样我们就能从根本上制约这种行为的产生了。


    比如说,我们现实工作中,有很多人觉得,工作应该要努力做好,但是回头总是感觉好似乎自己没有别的同事那么努力,没有那么优秀。老是犯、老不改。《易经》云:过而能改、无咎。我们做不到无咎是为什么呢?核心就是自己无法将这种努力工作的意识内化,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这些已经认为正确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没有尝试从内心里探求这些“理”和“知”。没有从自己心上下足功夫,一遇着矛盾便如妖怪般被打回原型。如果一旦我们真的去探求,去内化,那我们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事,自然也就无烦恼、无波澜了。


    有人说《大学》之道,诚意而已,诚意者不自欺也。曾国藩先生说过“一个诚字走天下”,诚以待人,诚以对己。意诚而后心正,看看邹忌如是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吾妾美我者惧我也,客人美我者,有求于我者。何也,心不正焉。《大学》有云:“身有所愤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坦然面对,不要有什么情绪。工作学习中,我们当然有很多时候是因为各种事情,带着情绪的,带着好恶的,这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平静,没有正心,这个给我们带来众多的烦恼。但反过头来想,我们就是有情绪了又怎么样呢?我们在意的事情得到了解决么?很多时候并没有,所以情绪很多时候是徒劳无益的。


    在阳明先生的《传习录》(第三卷七)中,有这么回事,说的是有一个叫薛侃的学生,问先生关于善恶的事情。先生举了个例子说,人们在养花的时候,花长起来了,但同时杂草也长起来了。在常人看来,那花就是我们所谓的善,所谓的好,那草就是不好,就是恶。但是,实际上从某一个角度说,花和草都是种花的时候的产物,其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只是说我们人把他人为的注入了好恶的概念,所以其实我们应该允许和容忍草的存在,并不要因为草的存在变得如何如何。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工作总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像这花中草。你养花的时候他就出来了,他并不会符合你的预期说不长出来,难道说我们就为了这些不符合预期的东西愤愤不平么?绝对不应该,这就是阳明先生教我们的处世哲学,也是正心的要义所在。你心正了,那自然而然的很多事情你就没有那么焦躁,没有那么在意了,这样你才能轻装前进,提高到最高的效率,工作生活的精神状态才会好起来。



    心外无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在什么状态会觉得害怕、恐惧不安?未知。分析阳明先生剿匪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看到先生在战争前夕做了充足的准备,了解地形、位置、土匪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性等,总之是对他们要讨伐的土匪方方面面了如指掌;然后再制定安民、讨贼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当然可以决胜千里之外了。毛泽东同志在年轻时曾写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无心,宏大至天地、细微至发梢”很好的诠释了无心外之理。阳明先生说“心即理”,在人类对自然科学领域进行探索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科学探索中更需要严谨、客观,这正是革除一己之见、让人心澄澈,呈现天理的过程。


    破胸中贼 阳明先生在一次平匪乱之后说:破山中贼易,破胸中贼难。何谓胸中贼?就是我们心中的那点小九九:算计、抱怨、情绪。女儿学习成绩一般,却向往读好的大学,去年我带她在复旦大学游玩,找不着餐馆,我听从工作人员建议借卡去校园食堂内吃,女儿不肯借卡刷卡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孩子胸中贼导致她踟蹰不前;永顺山区扶贫,爱心社来人了,有个住大山深处孩子怎么也不肯出房门,甚至哭泣,孩子胸中贼让他心中充满恐惧;工作中情绪之贼常常困扰我们;家庭生活中去抱怨之贼不请自来。这些贼偷我们的心,让我们心发狂,我们认贼做父,纵他无情的伤害自己而不自知。俗语:人生就是两下子,放下我认为,活在当下。过去的不去劳心,未来的不去操心,现在的随缘。去掉我们的胸中贼,就可以欢喜心长存啦。


    知行合一

    讲致良知,我们少不了提知行合一。在我这里,知行合一是高人的懒汉法则,也就是轻松、愉悦、积极、乐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大学》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此之谓自慊。美丽的女子在看到的瞬间便生喜好之心,难闻的臭味闻到便生厌恶,在知的同时也就行动了只是这个是心的行动;抽烟、喝酒有害身体谁人不“知”,一个抽烟的人看到自己肺部被烟熏成了腊肉他还会抽?一个喝酒的人看到食道被烧得糜烂他还会喝?可见这个知却不一定是真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知是会行动的。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事来了便做,做了便放下。物不累心,心之所至行之所至;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无惧无惑,坦坦荡荡,心体澄澈。


    致良知,做生命的主人,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了:可上九天揽日月,可下深渊擒鱼鳖。要自由须自主、要自主须自知、要自知须自强:多反省改过以加强修养,多读书阅历以加强底蕴。人只有在读书、做事中才能催动思维局限破心中执念,进而不断获得更多、更深、更大的自知,并在这份自知和心性磨炼下,不断实现更大的自主,这、便是自强的真谛,但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没有任何好东西不是慢慢沉淀而来的,速成的东西永远不上档次,靠不住。致良知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好好爱自己,然后以爱自己之心爱别人;好好待人,以责人之心责自己;好好做事,至诚至敬。做心的主人,致我自己的良知,自立自强。每时每刻充满当下的欢喜,天地之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吗!最后送大家两句体悟:学阳明心学,修养身和心、去除心灵的桎梏;读无字之书,行不言之教、洞悉宇宙的真相。谢谢大家!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版 ZHshuiwu.cn 陕ICP备18001975号-3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文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